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常识 > 民族精神在这里光大

民族精神在这里光大

2014年11月14日 08:32:18 访问量:219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祥龙行雨,凤凰点头”,身着中华民族传统服装的小茶艺师将海壶中的茶汤快速而又均匀地注入“闻香杯”,当茶汤所剩不多时,又将巡回快速斟茶改为一高一低有节奏的点斟,这是天津市河西区上海道小学的“小茶人俱乐部”在进行定期的技艺学习活动。当幽幽的香茶入口时,不仅是齿颊留香,也使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沁入了学生们的心脾。

1997年天津市河西区教育局曾组织了一次对全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一些学生对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缺乏了解,淡忘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有的学生盲目崇拜西方文化,民族自尊心低落。这使他们深深感到自己肩头教育责任之重。

针对存在的问题,他们将扎实有效地开展民族精神教育作为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把培养有理想,有爱国之心、报国之志,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作为教育的首要目标。1997年他们开展了以“仪、礼、孝、行”等传统美德为主要内容的养成教育;1998年在全区小学生中开展了“中华优秀传统经典名篇”诵读活动;1999年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统一规范了民族精神教育的环境布置;2000年开始了对中小学民族精神教育的课题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03年初又制定并颁布了《河西区贯彻十六大精神,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民族精神教育的实施意见》,使全区的民族精神教育走向科学化和规范化。

在学科教学中注重渗透传统美德教育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的教育,这一目标已经纳入河西区《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之中。他们确定了13所“学科德育试点校”,其中6所试点校重点开展了民族精神教育学科渗透的实践探索。

滨湖小学一年级艺术课教师任洁的《唱响民族的旋律》一课,将历史、音乐、语文有机融合,采用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欣赏“五·四”运动以来的经典民族音乐,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之情、民族之志。这种做法很快在全区大面积推广,2000年、2002年河西区连续两届共评选了20名“学科育人标兵”和20名“学科育人优秀教师”。第二届学科育人标兵、新华中学教师张延江,抓住20028月中国举行国际数学家大会的时机,向学生介绍数学学科的重要性,讲我国古代数学的辉煌与目前距离数学大国有很大差异的现状,讲杨振宁论断、陈省身猜想……使学生们跃跃欲试,更加坚定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决心。

民族团结教育课是普及民族常识,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河西区在全区小学二年级中开设了《民族大家庭》活动课,在小学四年级开设《民族常识》活动课,在七年级开设了《民族政策常识》课,并将民族团结教育课的落实情况纳入中小学教学工作评估之中,做到“四有”——有教材、有课时、有师资、有考核。师大二附小的《多彩的民族服饰》、同望小学的《知我中华爱我中华》网络活动课、北师大天津附中的《民族体育项目》等6节课在天津市的民族团结教育课观摩评比中获奖。同望小学还将民族团结教育课延伸,坚持多年与8个省市的5个少数民族建立了手拉手关系,先后捐助财物40余万元帮助生活困难生、建希望小学。

传统美德是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河西区以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为基础,以“仪、礼、孝、行”,即“仪表端庄、礼貌待人、孝敬师长、行为自律”的要求为支点,以“热心公益、爱心奉献、孝心敬长”的实践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温文尔雅、彬彬有礼、诚实守信、品行高尚”为培养目标,把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落在实处。每一所中小学都设立了“礼仪墙”,把中华传统美德故事、美德格言刻画在墙上,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通过“扬道德风帆,做合格公民”主题教育活动,先后评选、命名了千名“文明学生”和“社区好少年”。

学校文化对学生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作用。全区积极倡导“四会”,即会古诗文、会书法国画、会民乐歌舞、会民族技艺。自1998年起,先后有16所小学、幼儿园的近3万名少年儿童参加了香港国际文教基金会、台湾地区两岸三地合作项目“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名篇诵读活动”。全区37所艺术教育特色校、34所体育传统特色校中,有31所是以民族艺术、体育项目见长。如南楼小学的武术、海河中学的陀螺和佟楼中学的古典式摔跤等。上海道小学的“小茶人俱乐部”,友谊路小学的书画社等都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是开展民族精神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河西区在河西教育信息网上建立德育网页,专门开设了民族精神教育专栏,开发、购置了教育资源库,其中有百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几百个传统美德故事及大量的诗词鉴赏、民乐欣赏音像资料,并初步实现了全区的资源共享。教师和学生们可以随时登录河西教育信息网德育网页,查阅有关资料,参与有关讨论。

民族精神教育要与学习型城区建设相结合。河西区注重挖掘和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精神教育活动。先后评选出7个学习型社区,37个学习型单位,2400个学习型家庭。如体北素质教育园区请吉鸿昌的女儿为学生们讲英雄事迹,请民间根雕艺人走进课堂讲根雕艺术。越秀路素质教育园区的六宝斋学堂以家庭办学的模式,组织社区内的孩子和家长们练书法、诵古诗,益智铭志,成为弘扬民族精神的学习型家庭典范。

河西区还把民族精神纳入对学生的多元化评价体系之中,形成了有效的激励导向机制。如湘江道小学为每个学生建立了“成长集锦册”,第四中学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知历史、知国情、背古诗等有关民族精神教育的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并将结果记入学生的素质报告单中。目前,全区正在10所学校对《规程》落实进行积分制评价试验,其中民族精神教育内容占基础分的50%以上。

在实践中他们意识到,不能奢望仅凭几个教育活动就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而应积极探索规律,研究科学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以寻求达到最佳的育人效果。2000年,中小学民族精神教育被确立为区级重点科研课题,2001年又申报立项为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实验研究会重点课题,18所中小学积极参与课题实验。经过54个班级、1600余名师生的共同努力和实践研究,河西区已初步完成了各学段民族精神教育内容的纵向衔接,形成了逐步递进、螺旋上升的民族精神教育内容体系:小学侧重了解民族基本知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初中侧重了解民族历史文化,激发民族情感;高中侧重了解民族奋斗历程及伟大成就,增强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感。同时探索出了分学段、分层次推进,在弘扬的基础上培育、在培育的过程中弘扬等十几种实施中小学民族精神教育的有效方法。<转载>

编辑:郭艳珍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五寨县第四小学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