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安全 > 第四小学开展冬季安全教育工作

第四小学开展冬季安全教育工作

2012年12月01日 13:46:18 来源:五寨县第四小学 访问量:1314

最近的天气越来越冷了,冬季小学生的安全意识比较差。为了能够使孩同学们安全的度过这个严冬,下面是一些冬季的安全知识。

一、火灾安全

1、小学生不要随身携带火柴、打火机等火种。

2、不能乱拉、乱拉电线,随意拆卸电器,用完电器要及时拔掉插销。

3、发现燃气泄漏时,要关紧阀门,打开门窗,不可触动电器开关和使用明火。

4、阳台上、楼道内不能烧纸片,燃放烟花爆竹。

5、吸烟危害健康,学生不要吸烟,躲藏起来吸烟更危险。

6、使用电灯时,灯泡不要接触或靠近可燃物。

二、交通安全

一.冬季如何注意交通安全?

冬天寒风凛冽,雪花飘飘。有人戴上了帽子和口罩,可别遮住了自己的眼睛,此外,地面上结起了一层冰,道路又湿又滑,走路,骑车稍不留神,就要摔跤,行走时不能急奔快跑。不能在道路上堆雪人、打雪仗和滚雪球,这样既不安全,又会影响交通,甚至发生车祸。一年四季气候不同,同学们交通安全防范不能放松。

1、指挥灯信号的含义

1)绿灯亮时,准许车辆、行人通行;

2)红灯亮时,不准车辆、行人通行;

3)黄灯亮时,不准车辆、行人通行,但已超过停止线的车辆和已经进入人行横道的行人,可以继续通行;

4)黄灯闪烁时,车辆、行人须在确保安全的原则下通行。

2、行人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1)须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的,须靠边行走;

2)横过车行道,须走人行横道。

3)不准穿越、倚坐道口护拦。

4)不准在道上扒车、追车、强行拦车或抛物击车。

5)列队通过道路时,每横列不准超过2人。儿童的队列,须在人行道上行进。

3、横穿马路注意事项:

      横穿马路,可能遇到的危险因素会大大增加,应特别注意安全。

1)穿越马路,要听从交通民警的指挥;要遵守交通规则,做到“绿灯行,红灯停”

2)穿越马路,要走人行横道线;在有过街天桥和过街地道的路段,应自觉走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

3)穿越马路时,要走直线,不可迂回穿行;在没有人行横道的路段,应先看左边,再看右边,在确认没有机动车通过时才可以穿越马路。

4)不要翻越道路中央的安全护栏和隔离墩。

5)不要突然横穿马路,特别是马路对面有熟人、朋友呼唤,或者自己要乘坐的公共汽车已经进站,千万不能贸然行事,以免发生意外。

4、乘车人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汽车、电车等机动车,是人们最常用的交通工具,为保证乘坐安全,应注意以下各点:

1)乘坐公共汽(电)车,要排队候车,按先后顺序上车,不要拥挤。上下车均应等车停稳以后,先下后上,不要争抢。

2)不要把爆竹等易燃易爆的危险品带入车内。

3)乘车时不要把头、手、胳膊伸出手窗外,以免被对面来车或路边树木等刮伤;也不要向车窗外乱扔杂物,以免伤及他人。

4)乘车时要坐稳扶好,没有座位时,要双脚自然分开,侧向站立,手应握紧扶手,以免车辆紧急刹车时摔倒受伤。

5)乘坐小轿车、微型客车时,在前排乘坐时应系好安全带。

6)尽量避免乘坐卡车、拖拉机;必须乘坐时,千万不要站立在后车厢里或坐在车厢板上。

7)不要在机动车道上招呼出租汽车。

5、骑自行车要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骑自行车外出比起走路,不安全的因素增加了,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如下:

1)要经常检修自行车,保持车况完好。车闸、车铃是否灵敏、正常,尤其重要。

2)自行车的车型大小要合适,不要骑儿童玩具车上街。也不要人小骑大型车。

3)不要在马路上学骑自行车;未满十二岁的儿童,不要骑自行车上街。

4)骑自行车要在非机动车道上靠右边行驶,不逆行;转弯时不抢行猛拐,要提前减慢速度,看清四周情况,以明确的手势示意后再转弯。

(5)经过交叉路口,要减速慢行、注意来往的行人、车辆;不闯红灯,遇到红灯要停车等候,待绿灯亮了再继续前行。

(6)骑车时不要双手撒把,不多人并骑,不互相攀扶,不互相追逐、打闹。

(7)骑车时不攀扶机动车辆,不载过重的东西,不骑车带人,不在骑车时戴耳机听广播。

(8)学习、掌握基本的交通规则知识。

编辑:郑向荣
上一篇:冬季安全教育主题班队会
下一篇:没有了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五寨县第四小学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