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3月31日),是第30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
自1996年起,我国确定每年3月份最后一周的星期一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设立这一制度是为全面深入地推动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大力降低各类伤亡事故的发生率,切实做好中小学生的安全保护工作,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
防传染病安全篇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卫生,平时少聚集。
2.春季传染病高发,口罩、免洗洗手液等要常备,上下学的路上等人多的场合要佩戴口罩、注意防护。
3.要养成检测体温等健康状况的习惯,一旦身体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向老师和学校报备,听从学校安排。
4.每天要保证健康饮食,不要熬夜,进行适当运动,提高免疫力。
开展学生安全教育是保护在校学生人身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的需要。
校园安全篇
1.不要将火柴、打火机、烟花爆竹、酒精等易燃易爆物品带入校园。
2.打扫卫生时,不要随意焚烧垃圾。楼道、安全出口等疏散通道不可堆放杂物。
3.离开学校前,记得关掉教室里的电器和照明开关。
4.不在学校宿舍楼使用蜡烛、蚊香等明火,不违规使用电器或乱拉乱接电线。
5.爱护学校消防器材,不随意挪动、损坏
交通安全篇
1.骑车上路要守规范,横过道路下车推行。
2.路口等待要注意,大车转弯有危险。
3.马路不是游乐场,追逐打闹很危险,骑行中不做危险动作。
4.右侧上下车更安全,下车后过马路左右观察。
5.上车就系安全带,乘坐电动自行车也要注意戴头盔。
6.年满12周岁才可骑自行车上路,年满16周岁才可驾驶电动自行车,不在马路中间骑车。
居家安全篇
1. 做好家庭阳台、平台等区域的安全防护。教育孩子不向楼下抛东西,不攀爬阳台、门窗或其他高处,谨防摔伤、坠落;
2. 及时排查家中电线、燃气管道、电器、刀具及其他器械安全,防止触电、煤气中毒、器械伤害等事故;
3. 勿让孩子独自在家,并教育孩子不要给陌生人开门,注意防骗、防盗、防抢;
4. 对于药品、消毒剂、农药等危险品,要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并安全保管,防止孩子误用、误食。
出行游玩安全篇
1. 外出时提前了解途经地、目的地天气、道路交通及旅游景区开放情况,关注出行安全提示信息,合理规划旅游线路和时间,避开大风、暴雨等恶劣天气;
2. 在公共场所要第一时间关注安全出口,讲秩序、不拥挤,服从指挥,避免踩踏;
3. 家长应为儿童选择正规、安全的活动场所和娱乐设施,了解活动场所的安全设施配备情况、安全标识和必需的救护设备和器材等;
4. 漂流、乘船等水上活动,本身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家长一定不能缺席。除了帮助孩子按照相关要求,做好穿救生衣等防护措施,还要注意看好孩子,以防发生突发事故;
5. 对于人流量较大的场所,尽量避免前往。如果要去,做好应对措施,比如可以使用牵引绳、给孩子佩戴有定位功能的电话手表等,同时,最好给孩子穿上颜色鲜艳的衣服,这样在人群中容易辨别;
6. 不擅自进入未开发、未对社会公众开放的自然保护区、无人岛、海滩等地玩耍,不尝试陌生偏僻路线;
7. 入住宾馆时,不躺卧在沙发上、床上吸烟,主动了解和掌握应急疏散路线和应急避险知识,遇突发、紧急情况听从现场工作人员引导和指挥。
地震避险篇
1.在教室、图书馆,要躲避在承重墙角或书桌下,远离窗户和书架。
2.在礼堂、食堂、体育馆内,宜躲避在承重墙的墙根、墙角,稳固的座椅和运动器具旁边。
3.在宿舍,躲避在小开间内,或承重墙的墙根。
4.在室外,要远离围墙、玻璃幕墙、可能倒塌的建筑物和倾倒的大型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