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文章 >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研磨记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研磨记

2023年06月09日 08:26:31 访问量:36


——以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为例

    近年来,深度学习作为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可操作性手段之一,愈来愈为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所关注。作为教育部“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的参与者,我们针对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进行了深入研究。

    逐步推进的教学设计

    本单元的主题是“走近鲁迅”,选文主要由“鲁迅的作品”《少年闰土》《好的故事》和“关于鲁迅的作品”《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两部分组成;习作是“有你,真好”,侧重于写自己身边的人。我们形成的初步教学思路是“读好鲁迅作品,走进鲁迅先生的精神世界,认识鲁迅先生的责任担当和利他精神”。在最初的单元整体设计中,是这样安排的:前置阶段:预习本单元选文,查找资料,了解鲁迅。阶段1:阅读鲁迅的作品。阶段2:阅读别人写的关于鲁迅的作品。阶段3:完成习作。这样的安排本质上还是按照逐课推进的思路进行,目的是降低学生学习难度,而学生对鲁迅的认识依然停留在表面化、标签化、概念化,习作和阅读仍处于“两张皮”的状态。

    根据学生需求调整教学

    事实上,学生初读后的问题出乎我们意料之外——闰土于“我”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我”会羡慕闰土?鲁迅为什么要写《好的故事》?为什么文章前后都提到“昏沉的夜”?为什么周晔选择这几件事来写鲁迅先生?为什么这么多人都爱戴鲁迅先生……这样的问题都从作品内容而来,直接或间接指向一个问题——“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面对这样的“实证”,我们分析发现:

    1.学生读懂文章内容不难,但无法透过文本看到鲁迅先生的精神世界。

    2.学生思维高度活跃,大部分问题需要借助高质量的资料探究。

    究其原因有两个方面:

    1.学生对鲁迅先生的认识更多停留于初读课文的理解和对鲁迅先生的词条类介绍。简言之,学生认识鲁迅先生的空间和材料都显得不足。

    2.学生掌握的资料质量不佳。

    面对问题,我们深入研讨后认为,单纯“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不是重点,重点应侧重在“围绕选文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借助相关资料进行探究性阅读并解决,进而初步‘走近鲁迅’”。其中,学生的学习难点集中在“借助资料解决问题”方面。我们认识到,教师应当跳出逐课推进的思路,以活动整合学习,呈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因此,我们形成“以走进鲁迅先生精神世界为目标,以学生问题为话题,以阅读交流会为真实情境,以自主探究为学习方式,以资料查、用为学习路径,以习作表达为学习成果”的教学思路,大致形成三个教学阶段:

    第一阶段:理解文本知鲁迅。学生自主预习单元选文,交流选文主要内容及对鲁迅先生的了解,初步提出问题。依托“我读鲁迅作品”和“我读介绍鲁迅的文章”两个活动,结合资料对选文进行理解,扩展阅读《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作品,阅读巴金、萧红等人回忆鲁迅的文章,进一步理解鲁迅作品中蕴含的利他精神和责任情怀,筛选具有探究价值的专题。

    第二阶段:话题探究思鲁迅。在阅读鲁迅作品和介绍鲁迅作品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梳理“确定探究话题,讨论探究方法”,形成探究小组,自主探究,查找并整理资料,形成专题成果的汇报提纲。

    第三阶段:专题习作怀鲁迅。学生依托提纲,初步完成专题文章的撰写。每个学生在探究小组内进行分享,并根据他人建议继续修改。召开“鲁迅面面观,我说大先生”主题阅读交流会,交流对鲁迅先生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实践,学生学习的自主空间变大了,思维空间拓宽了,对人物的认识也更多元而深入。比如学生结合资料发现,鲁迅先生并不只是战士,并不完全大无畏,他也有恐惧,也有无奈,也有苦闷、痛苦以及没有目标的时候,当然更有乐观、幽默、阳光、温暖甚至“宝宝控”的时候。学生阅读、研讨、交流的状态更真实,随着对问题争论的深入,鲁迅先生的形象在学生心中变得更加立体。

    以表现性评价促深度学习

    学生的学习是在动态中不断变化的,静态、单一的评价不能呈现学生学习水平,也并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改进,我们应当将“学的成果”更为具体化,“学的过程”更为外显化。

    我们从学习评价入手,将不能具体呈现学生学习过程的判断式评价形式进行调整,设计表现性任务和评价标准,呈现学生的学习水平。例如“鲁迅作品插画/漫画”这一设计活动,深受学生喜爱。要求是:从鲁迅作品中选择一篇文章,或一个典型场景,或一个人物,或一句你感受最深的话,为其配一幅插画或四宫格漫画;画作内容与所选内容相匹配;能说清楚设计原因及思路,自行拟定题目。学生的设计极富创造性,不仅在认识上走进了鲁迅,更对鲁迅先生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再如“印象·鲁迅”留言条的设计,即完成一段话,表达鲁迅先生在自己心目中的印象。学生需要联系课文内容、之前所学知识及相关资料,可以写一段评论,可以写一首诗,可以运用比喻、排比等手法,表达对鲁迅先生的初步印象。其中一个学生写道:“今日社会已经光明,但您也已经不在了。您的灵魂永远在我们心中,您像蜡烛一样,燃尽自己,照亮他人;您也像警钟一样,时刻长鸣,提醒人们。”这样的表现性评价呈现了学生的学习情况,成为教师改进教学的有力依托。

    通过这样的研磨,我们对于深度学习有了更新的认识,学生的真实学习水平一定是在真实学习过程中呈现的,因此教学设计应当在学生真实学习过程中不断调整,以帮助学生的学习呈现由量到质的变化。<转>

编辑:李慧英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五寨县第四小学 特此声明。